本网讯:“钊所长,你好!我是袁庄村的干部袁志明,俺村干部群众今天给咱所里、局里送锦旗哩,您在哪啊......”
“哦!可别来!你给群众解释一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心意领了,一定不要来送啦......”
“那不行啊,这是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再说,锦旗都做好几天了,这一段忙一直没有顾上......”
这是3月11日一大早,商水县平店乡人大代表、袁庄村支部书记袁志明与乡供电所所长钊中伟的一段对话。
当天上午8点多钟,两面写有“供电人员解疑难、出行安全又美观”“人民电业为人民、隐患消除暖民心”的大红锦旗先后送到了平店乡供电所和国网商水县供电公司。
笔者调查采访得知,这两面锦旗背后却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暖心故事。
“大概1996年,我们村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因俺村一条南北大街、一条东西大街有12米多宽,都是土路没有硬化,当时只能架一路线,考虑到两边群众入户线方便,所有电杆都栽到了路中间......”70多岁的原任老支书袁伦化一番解释道出了个中缘由。
据了解,2011年、2015年、2018年,该村实施了村组道路项目。当时,施工单位没有让挪电线杆直接按居中位置设计修通了4米宽的两条路。道路通了、车多了、跑的也快了、在路上玩耍的儿童也多了,经常发生人车碰撞电线杆事故,群众出行很不方便、极不安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1根 “长”在路中间的电线杆成了袁庄村群众的“心病”: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也不美观,如何能让这些电线杆“搬家”?“为此,我们也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村干部袁志明如是说。
追踪溯源,整改转机发生在2021年5月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会前我们广泛深入调查、收集民意,休会期间代表团12名同志联合提出了‘挪走袁庄等街道中间电线杆方便群众消除隐患’的建议。”县人大代表、乡党委书记段文海介绍了“事端起因”。
提归提、做归做,人大议案建议的办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快了却袁庄村群众的“心愿”,段文海多次找到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蔡坤等商议。可惜,公司没有这项经费开支。二人又找到供电公司总经理肖杰汇报,最终获得了部分“特批经费”, 段文海当场表态乡财政可以承担20%。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说实话,在硬化后的水泥路中间挪走12米高的电线杆、1路高压线2路低压线难度是很大的。我们共投入近10万元、出动10多个工人、3台机械、利用3天时间顺利地挪走了2台变压器、21根电线杆、同步架设2100多米电线……”钊中伟对此感触颇深。
“县乡政府都应该积极办理议案建议,问题整改花钱是应该的。规范电杆线路是打造平安乡村、美丽乡村的需要……”县人大代表、平店乡乡长位望喜对此认识更加深刻。“道路中间的电线杆挪走了,好比手上的刺身上的毒瘤去掉了,心里也放心了舒坦了!”袁庄村干部群众对此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赞叹。
(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程玉成 通讯员赵永昌/文图)
【责任编辑:张军志】
新闻热线:1352575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