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省、市、县四级林业部门共同努力 河南152万余只人工养殖鹦鹉获得合法身份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2/20    点击次数:917    
0
本网讯:(河南法制报记者马国福 通讯员王东风/文)早春二月,春寒料峭,雪落无声,寒气逼人。然而,在商丘市许多乡村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压在837户鹦鹉养殖户心里1年多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人工养殖鹦鹉获得合法身份!
      专业养殖鹦鹉13年的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的杨福强正忙着为新出栏的鹦鹉佩戴脚环:“戴上脚环,买卖鹦鹉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在河南商丘,像杨福强这样的鹦鹉养殖从业者有3000多人,他们大多是留守妇女、下岗职工、残疾人。“一个脚环配一个标识,脚环号码必须和人工标识卡号一样,人工卡上有二维码,扫二维码就能查询繁育单位、鸟的照片,出自哪个厂,厂名厂址都有。”虞城县芒种桥乡道口东村弘鸣特种鸟养殖场的冯进军手捧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难掩激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禁止野生动物活体交易。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买卖费氏牡丹鹦鹉被多次认定为非法销售野生保护动物,商丘多名养殖户、经销商因销售鹦鹉,被部分地区公安机关抓捕。观赏鹦鹉非法饲养、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受阻,鹦鹉养殖产业前景渺茫,众多养殖户陷入“养不起、卖不掉、放不了”的困境。
       妥善解决鹦鹉养殖出路问题,牵动着国家、省、市、县四级林业人的心。一场围绕鹦鹉合法养殖、合法销售的救急安置、调查研究、法律协调、标识试点工作,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其实,早在2021年初,河南省林业局积极协调全省各地动物园,由县级政府出补偿资金,统一收购养殖户鹦鹉,减少养殖户损失,妥善转运安置费氏牡丹鹦鹉11.92万只,将无力继续养殖鹦鹉的养殖户,从资金断裂边缘拯救出来。
       聚焦商丘鹦鹉养殖沦为“非法产业”,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到河南地方,上下联动,调研走访,倾听民声,积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研究区别对待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和野生种群的相关举措,正式印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有关问题的函》,规范人工繁育鹦鹉销售、运输等,解决鹦鹉无法交易和来源合法性难以认定问题。
       当前,全国首批人工繁育鹦鹉佩戴“中国野生动物管理专用标识”试点工作正在商丘全面铺开,人工繁育鹦鹉可凭专用标识进行运输和销售。截至12月30日,河南已受理鹦鹉类人工繁育、经营利用事项870余件,新办鹦鹉人工繁育许可证457件,为商丘市359家养殖户共申请151.45万枚“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为安阳、许昌、新乡、濮阳等地养殖户申请1.1万枚“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
       “按照规定,养殖户们需要办理养殖证,同时给销售的鹦鹉加载专用标识,只要证件、标识齐全,就可以正常销售;证件、标识不齐全者,则不得销售,政府有关部门也将严格管理监督。我们愿意在政府的管理下合法养殖、合法销售,也希望政府加强监管,保障合法商户的权益。”商丘的鹦鹉养殖户刘飞越说。现在,包括刘飞越在内的鹦鹉养殖户都正在办理相关的证件和标识手续,他们都打算在证件、标识办妥后,继续饲养销售费氏牡丹鹦鹉。
       如今,有了国家文件的支持,商丘的鹦鹉养殖户都非常振奋。河南省林业局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简化手续,尽快核发管理证件,支持商丘推行“养殖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实行专用标识监管,引导全省人工繁育鹦鹉产业规范化发展。
上一条: “守护母亲河 环保志愿行”丨周口市慈孝文化促进会志愿者新春不忘护河
下一条: 商水县:一证一信重千金 无怨无悔献青春
首页 | 今日头条 | 政法前沿 | 社会纵横 | 诚信人物 | 法眼观潮 | 城管执法 | 城乡城建 | 港航物流 | 诚信企业 | 绿色环保 | 法律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原诚信与法治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中原诚信与法治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015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