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2月13日晚7时,周口市公安局川汇区分局二楼会议室内灯火通明。“薛教官,我处理过一起邻里纠纷,两人情绪激动,且脸上都有明显的抓痕……”城南派出所带班民警王瑞华,首先描述了自己处置过的一起纠纷,现场咨询该怎样达到更佳处置效果。
“此类的纠纷到‘动手’,不能完全看谁先动的手,‘各打五十大板’不是可取之法,要做到程序与实体并重,要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值班教官、法制大队长薛征建耐心回答,台下阵阵掌声。
为不断提升一线民警执法办案水平,进一步规范执法,川汇区分局根据“岁末年初”辖区易发多发伤害案件的实际,为高标准完成“平安守护”任务,决定“八小时”以外开设辅导课,从执法规范化入手,强化法治思维,端正执法理念,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模糊认识,促进公平正义,为打造“平安川汇”交出川汇公安平安答卷。
这是“警营夜校”业务培训第二讲。薛征建以“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实务问题”为题,从办理伤害案件程序、办理伤害案件处置等问题进行授课。分局各办案单位负责人、新入民警、除担负当日值班任务外的所有办案民警参加学习。
“我讲你听、我念你记的授课方法,没有这种‘互动’‘启发’式的形式更容易引起兴趣,记得更牢。”荷花路派出所负责人魏光辉称:听了薛大队的法制讲座,感觉受益匪浅。从出警人员数量,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处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现场证据的固定,受害人、嫌疑人、证人的询问要点以及调解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方式灵活、事例鲜活,内容贴近实际,我们都有很大的提高。
“我今年刚入警,在警校时也学习过‘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实务问题’,薛教官的授课方式灵活,很接地气,听着很解渴,增强了我规范执法办案的底气。”民警刘帅说。
“因一些矛盾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多发,处置不当肯定会影响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案事件。”薛征建表示,之所以要选择这个内容进行讲解,是因为此类案件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同时更是因为办案民警对一些法律掌握得不够扎实,存在界限不清,现场处置不当等等问题,办案中容易出纰漏,是存在的一个“短板”。
海凯强是刚调入分局的骨干,他积极参加学习,领悟深刻:通过“警营夜校”集体学习这种模式,是分局把真正学习教育放到了心上、抓到了手上的具体体现,既不影响正常工作,丰富了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也促进了个人素质提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警营夜校”的学习机会,以时不我待的学风积极“充电蓄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为扎实开展好三川利剑、平安守护等专项行动、更快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新要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支撑。
(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程玉成 通讯员张保全/文图)
【责任编辑:张军志】
新闻热线:1352575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