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鞋垫断体貌,一枚指纹定凶犯,一句话撬开嘴巴,一番思考定方向夺大局。这并非是小说里对主人公的美化,而是对一名从业35年的老刑警的真实写照,他就是项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方满昌。
初见方满昌,他未语先笑。个子不高,看起来很斯文不像一个刑警。但是谈起经手的案件,方满昌如数家珍,眼中透着亮光,仿佛回到了办案现场,那些年踩过的泥坑、吃过的盒饭、汗水打湿的警服、染血的创可贴仍历历在目。在他身上,有年轻刑警的冲劲,抓捕追逃,冲锋在前,敢打必胜;也有老刑警的坚韧,破案攻坚,沉着冷静,勇毅敏锐。35年坚守刑侦一线,他矢志从警初心,永葆青春朝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刑警除恶扬善、赤诚为民的情怀与担当。

慧眼辨凶 侦破积案
时钟的指针拨回到26年前。从1993年至1995年,3年间在项城市城郊乡、丁集镇、水寨镇等地接连发生故意伤害、抢劫财物等恶性系列案件……一件件令人发指的案件发生后,黑夜里的罪恶让人窒息,犯罪嫌疑人像幽灵一样游荡在城市乡村,周围群众人心惶惶。
“决不能让凶手再逍遥法外!”在案情分析会上,方满昌大胆设想、仔细求证,提出“可以将所有发生的案件进行串联,按照时间节点和作案手法推敲,可以并案侦查”的想法,得到了上级肯定。那时候,破案手段非常有限,方满昌带领民警依靠自己的双脚徒步巡逻,通过提高见警率护卫群众;没有线索,方满昌和同事们挨个走访受害者及其家属,希望偶尔发现的一丝亮光能够照亮黑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办案民警白天走访群众,晚上就巡逻在村庄周围,困了就靠在群众的屋角边、野地里眯一会儿。“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安人,都要经历无数个不知疲惫的黎明和黑夜,度过无数个风餐露宿的严寒和酷暑,更要做好直面生死瞬间的准备。”方满昌坚定地说。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日深夜,方满昌和同事在巡逻途中,发现一名自称张姓的男子在路边行走,形迹可疑。在对其盘问时,发现其言语支吾,遂带往警队进行盘查。由于嫌疑人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24小时的审讯他并未露出“马脚”。时间到了,方满昌并没有将他轻易放掉,而是找了担保人担保后才恢复其自由。
后来,在案情分析时,方满昌根据被害人提供的相貌体征,瞬间联想到自己曾抓获的那名形迹可疑的路人张某,遂将其传唤至警队控制起来。感觉到自己罪大恶极,张某不吃不喝不开口不说话,一时间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不过,再坚固的城墙,遇到方满昌这种“愚公移山”的耐心和坚持,终有坍塌的一天。在方满昌的努力之下,张某原先高昂的头慢慢低下去了,“零口供”被突破,他渐渐交代了3年间其先后持刀伤害、抢夺财物等作案达20余起的犯罪事实。至此,长达3年的系列案件告破。
肩扛企盼 不负所托
2017年初,项城市中心广场义乌商贸城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工,给群众的生活和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怎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挽回损失?带着领导的重托,方满昌和同事们踏上了未知的义乌之行。“还是倍感压力的,毕竟是到犯罪分子的‘老巢’里搜集罪证,各种阻挠、反抗都在预料当中。”虽然方满昌做足了该做的所有准备工作,但是犯罪分子气焰嚣张。面对传唤,置之不理;撕掉封条、恐吓威胁办案人员;操纵基层政权……
“我不怕黑恶,怕,就不当刑警!”面对黑恶势力的挑衅和威胁,方满昌并没有屈从。为了摸排线索,他带领队员连续数月在项城和义乌之间往返,行程上万公里。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饿了,就吃一点饼干充饥;身体不适,积劳成疾的他胃病复发,疼痛难忍,全身直冒虚汗,所有人都劝他休息,但他却说“没事儿没事儿,能坚持”,硬是咬紧牙关,强忍着疼痛挺了过来。
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方满昌和同事们终于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成功打掉了这个黑恶势力团伙。经郑州市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楼某富、楼某芝等人以高利转贷方式非法牟利共1000余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楼某富因涉嫌挪用资金罪于2018年8月28日被项城市公安局批准刑事拘留,现已网上追逃;犯罪嫌疑人楼某芝涉嫌高利转贷罪,于2019年9月8日被项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19年10月15日被项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初心如磐 矢志不悔
从警35年,方满昌最挂念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期盼。由于刑侦工作的特殊性,他经手的都是一些大案或者系列案件,每次看到当事人的眼神或者办案时遇到围观的群众,都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每一起案件都必须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些年,方满昌共勘查各类现场万余起,参与破获各类案件千余起,亲手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数千名……这一切,是他一有案件就放弃假期、放弃休息,通过无数的现场勘查、蹲守抓捕、痕迹检验收获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和淌下的汗水,方满昌以智慧为胆,以勇气为剑,惩恶扬善,把身心交给了正义,把忠诚交给了人民,日以继夜地守望着一方平安。
(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程玉成 通讯员牛天慧/文图)
【责任编辑:张军志】
新闻热线:1352575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