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龙:一身正气办教育 立德树人真君子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8/14    点击次数:2741    
0

——记共产党员、周口市文昌小学首任校长李纪龙

                   李纪龙举起河南省首届“省长杯”中小学足球锦标赛奖杯

在周口教育界,李纪龙的名字无人不知。他一身正气办教育,立德树人做君子,是全市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小学教育领域的教育大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李纪龙曾任淮师附小校长,是周口市文昌小学首任校长,从事小学教育40年。一辈子、一件事、一生情,他几乎把毕生心血和智慧全都奉献给了莘莘学子和党的教育事业。

在李纪龙校长退休之际,老师们怀着依依不舍之情,表达着对老校长的留恋和热爱。本报记者多次深入采访,通过与教师、家长和校外人士广泛沟通交流,真切感受到他的一身正气,他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怀,他的社会影响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对祖训“握定主脑做事,拔出心肝为人”的忠诚践行和终生诠释……

让我们走近这位“专家型校长”,启发大家对中心城区教育振兴更加深刻的思考。

其身正,呕心沥血:用心、用情、用理,引领学校发展

“辛辛苦苦一辈子,兢兢业业办教育”,是市教体局党组领导对李纪龙最中肯的评价。

1996年李纪龙走马上任时,原市教委直属的淮师附小有100多间危房教室。他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深思熟虑,最终一个大胆建校方案酝酿成熟。他带领全校老师自力更生、捐资助学,启动“拆危房、建大楼、上电脑、提质量”的育人工程。拆除危房,在百日内建起了一座可容纳18个班的宽敞明亮的四层教学楼,并率先组建计算机教室、开设英语课,显示了其强烈的责任感和干事创业能力,创造了没钱也能办好教育的成功范例,使淮师附小焕然一新、人气旺盛,成为周口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淮师附小始建于1911年,坐落在淮阳古城区朱家街,临近原淮阳县委和县政府,面积只有6亩。由于校园狭小局促,学校连个像样的体育场都没有。虽然经过李纪龙精心改造,却改变不了“袖珍学校”的现实,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进入新世纪,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大局出发,李纪龙开始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问题。乘周口撤地设市的东风,2001年起,李纪龙就为淮师附小的整体搬迁四处奔走,终于得到了市政府和市教体局的支持。在筹办和兴建文昌小学8年的艰难岁月里,李纪龙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作了多少难,只有他自己知道。仅校园选址就4次变更,最后才确定在周口东新区(现示范区)庆丰街中路附近。作为项目业主,在一片空地上白手起家,对内决策、对外协调,上下左右平衡,考验的是他的智慧和能力。建筑物的样式布局,人财物的调度分配,施工的质量把关,各种考验都需要他付出巨大耐心和毅力。抱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工程中出现的每个质量问题,他都不放过,因此还得罪了施工方。李纪龙毫不畏惧,明确指出存在的质量问题,讲明教学楼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并请来市发改委和市教体局领导见证,录像存档。8年辛苦不寻常,点点滴滴凝血汗。长期夜以继日的操劳,终始身体健壮的李纪龙积劳成疾,脑神经粘连,面部痉挛,夜里难以入睡。医生和领导催他住院治疗,可他却说:“办学的事不落地,我不去治病!”直到2007年10月,教学楼尘埃落定,他才去北京做了开颅手术。

2008年9月1日,是周口市文昌小学落成后第一届新生开学的日子。看到时任市委书记毛超峰和市领导亲临校园指导工作,看到淮师附小老师整体乔迁新校区办公,看到600多名新生如期坐在崭新的教学楼里上课,李纪龙百感交集。此刻,这名坚强的硬汉眼里流出了滚烫的泪水。

现在的文昌小学占地近百亩,1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学设备先进一流,篮球场、足球场和200米跑道一应俱全。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书声琅琅,孩子欢笑。这所园林式生态校园,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花园式学校”。像是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看着长大。文昌小学凝聚了李纪龙太多太多的心血!学校里的每一个台阶,每一块地板,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被他无数次凝视,都被他淡定而睿智的目光无数次爱抚,都蕴含着他对教育的挚爱和深情。

其学真,潜心教研:多学、多思、多创,学术成就超群

1981年7月,李纪龙淮阳师范毕业后留在淮阳师范附小任教,从此就与这所历史名校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三尺讲台,他潜心教学,倾情教育,对教育工作的挚爱激发起他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从此,上电大、读河大,习武健身,自强不息,学习、思考、感悟、提升,他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标兵。他担任高年级数学老师10多年,连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他24岁任教务处副主任,30岁任副校长,1996年被原周口地区教委任命为淮师附小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李纪龙把退休老教师请回学校,接受年轻教师的致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李纪龙看来,当好校长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领导能力,还必须具有超强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几十年来,他刻苦学习,业务过硬,素质全面。他带头讲示范课,带头从事教学改革,带头从事教学研究,发挥了校长的旗帜和领头羊作用。他不仅是全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还是河南省中小学教育管理专家,是闻名全国的“家庭教育专家”。

李纪龙注重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他要求班子成员学在先、干在前,能吃苦、敢担当,律己恕人、率先垂范。在评定职称和评先评优中,不论普通教师还是学校领导,一把尺子,一视同仁,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地位,逐渐形成了教学至上、育人为本、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良好教风。

李纪龙特别重视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他创新教育理念,全力打造师资队伍,把牢育人方向,提高教学水平。他对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视若宝贝,厚爱有加,把评先晋职机会都留给了一线教师,自己从没有参评过一次省级先进,以至于影响到他的正高级职称评定。同时,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聆听专家报告,研究课改方案,撰写教育反思,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培养出了不同学科级段的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出了段晓丹等许多全省有名的教学名师,以及孟华敏等数十名省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

在教学管理方面,李纪龙大胆探索,他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创造性提出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以德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六育人”思想,契合了当今先进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他“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线,以德育工作为统帅线,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线,以学生工作为风景线,以后勤工作为保障线,以课改创新为生命线”的“一主五线”的管理方略,也得到上级领导和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评估协会原主席萨维尔·库什纳教授莅临文昌小学调研后给予高度评价:“我很荣幸遇到这样一位教育哲人,希望能遇到更多这样的思想者。”

                                   (李纪龙独著和主编的校本读物

《一心探寻育人之道》是凝聚李纪龙半生心血的教育理论专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楚江亭在序言中指出:“李校长撰写的《一心探寻育人之道》,上承《道德经》之源头,下接中小学之地气,符合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之潮流和新课改之精神。我相信:这一散发着草根气息、颇具中国特色、兼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书稿,必将促进学校的管理改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2015年12月该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16荣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其情切,以生为本:乐学、乐动、乐悟,致力人的发展

在李纪龙校长带领下,文昌小学办成了素质教育示范校、课程改革先进校、国学教育引领校、特色办学窗口校,成为全市小学教育的一张金色名片。

文昌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育人活动。遵循“享受教育放飞理想”的教育理念,李纪龙把学校办成了促进人的发展、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乐园。他明确要求老师:“要让孩子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让他们玩得高兴,学得愉快,幸福成长。”“绝不允许用作业压孩子,绝不允许搞题海战、蘑菇战和疲劳战,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读书、思考、实践、体验和感悟。”

                                         (孩子们在花园式的校园里自由奔跑

为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校每年都举办隆重而庄严的三大成长仪式(6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和12岁毕业仪式),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国庆节放歌、端午节经典少年诗词大会、“缅怀毛主席、歌颂共产党”红色经典诵读。这些系列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们的高尚品质。

教育的真谛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李纪龙把“读好书、办实事、做真人”作为淮师附小校训,把“忠孝仁爱、学思知行”作为文昌小学校训,把做人教育、君子教育、素质教育融为一体,以读背国学经典为载体,以实施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培养良好习惯为目的,把做人教育放在了教育首位。

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文昌小学的有益探索。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李纪龙就率先把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校园,淮师附小成为最早开展经典教育的学校。他把《弟子规》《三字经》修改为校本教材《养成教育》中的一部分,作为每天必读的文昌晨课。他亲自撰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拍手歌》和《百字文》,师生熟读成诵,用心践行。他响应教育部号召,探索性地接受社会捐资,修建了全省唯一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孝德文化长廊”,集周口优秀文化为一体,汇古今经典智慧育学生。为了用古圣先贤的大德化育当代君子,学校统一给每一位老师购买了国学读本和国学机,每个办公室都配置一台大国学机,让师生以经典为伍,与圣贤为伴,开展经典诵读,建设书香校园,教育学生孝亲敬老、明理诚信、爱国敬业、与人为善,涵养现代社会的君子和淑女风范。李纪龙一心致力于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追求卓越和特色办学”是文昌小学的一大亮点。文昌小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祁卫华说:“在上世纪末那个分数至上的年代,李校长就提出来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知识的传授,第二条腿就是能力的培养。”学校重视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创办“丑小鸭文学社”和作文报外,琴棋书画茶、体音美艺球等几十个社团组织也搞得风生水起。文昌小学足球队、篮球队和武术队摘金夺银,叫响全省。2016年,文昌小学足球队荣获周口市首届“市长杯”小学足球赛冠军、河南省首届“省长杯”季军,并在省市级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取得6金7银9铜的成绩;文昌小学武术队员在各级武术比赛中获得15金12铜18银的好成绩;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中,文昌小学荣获周口市“文艺展演”一等奖、河南省“同唱国歌”一等奖、全国“经典诵读”大赛银奖。

文昌小学还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河南省国学教育示范学校” “河南省文明学校”“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等殊荣 。

其义重,以德化人:孝亲、敬老、向善,享受无悔人生

“握定主脑做事,拔出心肝为人”是李纪龙12岁时祖父李学贤亲自书写的家训,也是他终生恪守的信条。李纪龙爱憎分明,一生向善,以德感人,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

早在1984年,李纪龙见义勇为救人,被共青团淮阳县委单独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1998年,淮师附小发生了“校门风波”。因学校大门朝向朱家街,2000多学生放学时影响交通,被有关部门强行封闭,孩子们不得不走交通拥堵的西南门出入,造成12起学生受伤事故。一次一名学生意外受伤,李纪龙亲自护送到医院,学生动手术时,他在手术室外足足站着等待了3个多小时。家长鞠躬致谢说:“孩子交给你这样的好校长,俺家长一百个放心。”为维护学生的出行安全,给孩子重开安全大门,李纪龙犯颜直谏,不顾血压升高的危险,顶住巨大的精神压力, “六封六拆”的据理力争过程轰动了淮阳古城,并最终恢复了学校老校门。“校门风波”显示了他不向强权低头的铮铮铁骨和“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大爱情怀。

家庭中的李纪龙孝亲敬老,是出名的孝子。在父亲脑血栓卧病在床的7年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守在父亲床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写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近些年来,陪伴90多岁母亲漫步散心是他的生活习惯。每年母亲过生日和春节,他带领全家人为老母亲过节贺寿,行跪拜大礼,教育晚辈感恩父母,传承孝道。

李纪龙尊师重教,重情讲义。他对待老教师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每到春节、教师节,都买上礼品亲自上门慰问,重阳节把他们请回学校开茶话会,参观学校新貌和周口美景。老教师钟凌云90岁生日,他行跪拜礼祝寿并致贺词。探望80多岁的于从贤老校长时,他侍候老人并为其接小便,感动得于校长老泪横流。90多岁的胡精民老校长病重住院时,他守候在身边,最后和其子女一起把老校长安葬。

对老师和同志,他以仁爱之心待人,乐于成人之美。他鼓励年轻教师李晓阳考硕士读博士,奋斗不止,功成名就,成为杭州某高校教授和院长。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语文高级教师曾庆翠教育有方,她辅导的学生作文经常获奖,在报纸杂志发表作品300多篇,李纪龙亲自编审,把曾庆翠辅导的优秀学生作文和贾桂兰老师的教育论文汇编成书。他还把老师们的教学案例和优秀文章结集为《文昌新卷》。这些结集出版的文集和论文引领着老师们走专业发展之路,也让祁卫华等18位骨干教师率先晋升为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

早在1990年,李纪龙任副校长时,就成立了“丑小鸭文学社”并创办了《丑小鸭》作文报,他自任主编。当年活跃在“丑小鸭文学社”的王胤、朱成成、张斌伟和张子琦等数百名小学生,后来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校深造,成为许多领域的精英人物。他们说《丑小鸭》留下了自己的童心童趣,墨香文韵塑造心灵,《丑小鸭》影响并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李纪龙在《自画像》中曾写道:“不嗜烟酒不玩钱,不厌读书不偷懒。不失率真不追风,不惧权势不欺软。不搞阴谋不损人,不折腰板不食言。不做坏事不亏心,不羞子孙不愧天。”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做人的真实写照。

2019年11月29日,李纪龙光荣退休。在新老班子的见面会上,文昌小学不少老师的眼圈红了。李娟老师的话道出了老师们的心声:“我庆幸能遇到李校长这样一个正直、豁达、果断、睿智,有理想、有办法、有魄力、有胆识的好校长,您是我最钦佩的人,钦佩您的正直善良,钦佩您的求知精神,钦佩您的人格魅力。”肺腑之言令人动容,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

六月榴花红似火!如今,漫步在文昌小学校园里,你会发现李纪龙的教育思想和人文情怀早已与校园融为一体:清水河源头的“二龙戏珠”和假山下的“曲水流觞”,流淌着“上善若水”的雅韵;文化长廊的“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书法石刻,鼓励孩子们要树立自信;随处可见的“习惯改变命运”“能力彩绘幸福”景石文化,仍在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可亲可敬可爱的李纪龙校长——他人退休了,但魂胆还在文昌。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辽远的后世。”徜徉在文昌小学,记者再次想起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古人云:立德立行立言,此之谓三不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李纪龙其谓欤!

(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程玉成  特约记者郭路人/文图)

【责任编辑:张军志】

  新闻热线:13525758988



上一条: 网吧里的特殊来客
下一条: 普俊功:普查途中献真情
首页 | 今日头条 | 政法前沿 | 社会纵横 | 诚信人物 | 法眼观潮 | 城管执法 | 城乡城建 | 港航物流 | 诚信企业 | 绿色环保 | 法律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原诚信与法治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中原诚信与法治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015651号